
比特幣是什麼?為何在台灣投資比特幣?

在數位金融快速發展的時代,比特幣已從極客圈的話題,轉變為全球投資者無法忽視的資產類別。作為第一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加密貨幣,比特幣自2009年由中本聰推出以來,逐步建立起去中心化、公開透明的交易體系。它不靠政府或銀行發行,而是透過區塊鏈技術運作,所有交易紀錄都儲存在全球共享的分散式帳本上,確保難以竄改。更重要的是,比特幣總量永久限制在2100萬枚,這種「稀缺性」正是其價值的核心基礎。
對台灣投資人而言,近年關注比特幣的動機越來越明確。首先,面對全球持續的貨幣寬鬆政策與物價上漲壓力,許多人將比特幣視為一種潛在的抗通膨工具——就像數位黃金一樣,其供應量不會因經濟需求而無限擴張。其次,在傳統股票、房地產之外,加入比特幣可讓投資組合更加多元化,尤其在國際局勢動盪、市場波動加劇的環境下,這種非相關性資產能有效分散風險。
此外,加密貨幣已是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一環。從美國、日本到歐盟,各國金融機構紛紛布局區塊鏈與數位資產服務。台灣雖未將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,但市場生態系日趨成熟,已有數家合規交易所提供新台幣直接入金與提領服務,讓一般民眾能以合法管道參與這場金融變革。無論是想跟上國際趨勢,還是尋找另類投資機會,比特幣都值得深入了解。

當然,高潛力往往伴隨著高風險。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,短時間內可能出現大幅漲跌,不適合追求穩定報酬的保守型投資者。因此,在踏入這個領域之前,務必先建立正確觀念,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,並選擇安全可靠的交易方式。
在台灣購買比特幣的合法管道與主流平台比較
要在台灣取得比特幣,最穩妥且主流的方式是透過合規的加密貨幣交易所。這些平台已納入金管會的洗錢防制規範,必須執行用戶實名驗證(KYC),並與信託銀行合作保管用戶資金,大幅提高交易的安全性與透明度。透過這些平台,投資者可以直接使用新台幣購買比特幣,流程簡單、法規明確,非常適合初學者。
台灣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:MAX、BitoPro、ACE
目前台灣有三家主要本土交易所受到廣泛信任,分別是MAX、BitoPro與ACE。它們皆支援新台幣入出金,並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與客戶支援。以下是三家平台的詳細比較:
交易所名稱 | 特色 | 優點 | 缺點 | 手續費(交易/提領) | 新台幣入金方式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MAX (MaiCoin集團) | 台灣最大,支援新台幣入金/出金,與遠東銀行合作提供信託帳戶。 | 資產信託保障,流動性佳,介面直觀,適合新手。 | 交易手續費相對較高,部分幣種選擇少於國際平台。 | 掛單 0.05%,吃單 0.15% (NTD交易對);提領 NTD 15元。 | 銀行轉帳(遠東銀行信託帳戶) |
BitoPro (幣託集團) | 台灣老牌交易所,介面簡潔,與凱基銀行合作提供信託帳戶。 | 操作簡單,客服反應快速,資產信託保障。 | 交易手續費與MAX相似,幣種選擇較少。 | 掛單 0.1%,吃單 0.2% (NTD交易對);提領 NTD 15元。 | 銀行轉帳(凱基銀行信託帳戶) |
ACE (王牌數位資產) | 與凱基銀行合作提供資金信託,主打區塊鏈技術應用。 | 資產信託保障,提供多種加密貨幣服務,社群互動熱絡。 | 介面較複雜,新手可能需時間適應。 | 掛單 0.05%,吃單 0.1% (NTD交易對);提領 NTD 15元。 | 銀行轉帳(凱基銀行信託帳戶) |
整體來看,MAX以高流動性與直覺操作見長,是多數新手的首選;BitoPro則憑藉穩定服務與快速客服累積口碑;ACE在技術應用與社群經營上較為積極。選擇時,除了比較手續費與支援幣種,更應重視資金是否由信託銀行保管、平台是否有長期營運實績,以及用戶回饋品質。
其他購買管道:比特幣ATM、點數卡、OTC場外交易

除了主流交易所,市面上也存在其他取得比特幣的途徑,但風險與成本往往較高,不建議初學者輕易嘗試。
- 比特幣ATM:台灣少數地區設有比特幣ATM機台,允許用戶以現金購買BTC。優點是無需實名驗證、交易快速;缺點是手續費極高,通常介於5%至10%之間,且機台營運商背景不明,缺乏監管,容易產生糾紛或詐騙。
- 點數卡或禮品卡:過去曾有平台提供以超商點數換購比特幣的服務,但現今幾乎絕跡。網路上若看到「用7-11點數買比特幣」之類的廣告,極可能是詐騙話術。台灣各大便利商店目前均未開放直接購買加密貨幣的服務,投資人務必提高警覺,切勿點擊來路不明的連結。
- OTC場外交易:指買賣雙方直接協議交易,常見於社群群組或P2P平台。這種方式適合大額交易者,因可避開市場滑價問題。然而,由於缺乏第三方監督,容易遭遇假帳戶、虛假付款或詐騙行為。尤其對新手而言,辨識風險的能力不足,極可能蒙受損失。
綜合考量安全性、成本與便利性,透過合規交易所仍是台灣投資者最理想的選擇。
新手必看!在台灣購買比特幣的完整步驟教學 (以 MAX 交易所為例)
以下以台灣用戶數最多的MAX交易所為例,逐步說明從註冊到買入比特幣的實際流程。雖然不同平台介面略有差異,但基本架構大同小異,掌握此教學即可舉一反三。
步驟一:選擇並註冊加密貨幣交易所帳戶
第一步是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交易帳戶。選擇MAX的原因在於其合規性高、操作介面親民,且長期穩健經營,適合初次接觸加密貨幣的用戶。
- 前往MAX官方網站,確認網址正確無誤,避免誤入仿冒網站。
- 點選畫面右上方的「註冊」按鈕。
- 填寫電子信箱、設定強密碼,並勾選同意服務條款與隱私權政策。
- 系統會寄送驗證信至您的信箱,點擊連結完成信箱驗證。
完成後即擁有基本帳戶,但還無法進行資金操作,需進一步完成身分認證。
步驟二:完成身份驗證 (KYC)
根據台灣金管會的洗錢防制規定,所有合法交易所都必須執行KYC(認識你的客戶)程序。這不僅是法規要求,更是保障用戶資金安全的必要措施。
- 登入MAX帳戶,進入「安全中心」或「身分驗證」專區。
- 完成「等級1:手機與信箱驗證」—通常註冊時已完成。
- 進行「等級2:基本資料與身分驗證」:
- 填寫真實姓名、出生日期、居住地址等個人資料。
- 上傳身分證正反面清晰照片。
- 提供第二證件,如駕照或健保卡。
- 拍攝手持身分證的自拍照,需確保五官與證件資訊清晰可見。
- 完成「等級3:銀行帳戶驗證」—綁定您本人名下的台灣銀行帳戶,通常需上傳存摺封面作為證明。
審核時間依資料完整性而定,通常數小時至兩個工作天內完成。唯有通過全部驗證,才能進行新台幣入金與提領。
步驟三:綁定銀行帳戶並進行新台幣入金
MAX與遠東銀行合作,為每位用戶開立專屬信託帳戶,確保法幣資金受到銀行級保護,不會與平台營運資金混用。
- 登入後點選「錢包」>「新台幣 (TWD)」。
- 點擊「入金」,系統會顯示專屬的遠東銀行信託帳戶資訊(含銀行代碼與帳號)。
- 從您已綁定的銀行帳戶,透過網銀或臨櫃方式轉帳至該信託帳號。
- 注意事項:
- 務必使用本人名下且已綁定的帳戶轉帳,否則資金可能無法入帳。
- 建議保留轉帳明細,以備查詢之需。
- 入金速度通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完成,視銀行作業時間而定。
關於「比特幣台灣銀行」政策,目前多數主流銀行如台銀、國泰、中信、玉山等,皆允許用戶向合規交易所轉帳。若遇銀行詢問用途,可說明為「投資虛擬資產平台」。根據金管會說明,虛擬資產平台業者須依法辦理洗錢防制,因此合法平台交易屬受監管行為。
步驟四:下單購買比特幣
當新台幣成功入帳後,就能開始購買比特幣。
- 進入「交易」頁面,選擇「幣幣交易」。
- 找到「BTC/TWD」交易對。
- 選擇下單類型:
- 市價單:以當前市場最佳價格立即成交,適合希望快速買入的用戶,但可能因市場波動產生小幅價差。
- 限價單:自行設定目標買入價,系統會在價格到達時自動執行,適合有明確成本控管需求的投資人。
- 輸入欲購買的金額或數量:
- 市價單:填入打算投入的新台幣金額。
- 限價單:設定預期價格與購買數量。
- 確認資訊無誤後,點擊「買入BTC」。成交後,比特幣會自動存入您的交易所錢包。
比特幣支援極小單位交易,最小可買到0.00000001 BTC(即1聰),因此即使預算有限,也能參與投資。例如在MAX,最低下單金額僅需100元新台幣,門檻極低。
步驟五:比特幣出金與提領至個人錢包
當需要變現或移轉資產時,可透過以下兩種方式處理:
- 賣出比特幣換回新台幣:
- 在「BTC/TWD」交易對中選擇「賣出」,下市價或限價單。
- 成交後,資金會轉為帳戶內的新台幣餘額。
- 前往「錢包」>「新台幣」>「提領」,輸入金額並確認。
- 提領將扣除15元手續費,資金會匯至您綁定的銀行帳戶,通常1至3個工作天內到帳。
- 將比特幣轉出至個人錢包:
- 進入「錢包」>「比特幣」>「提領」。
- 輸入目標錢包地址,務必反覆確認地址正確,任何錯誤都無法挽回。
- 填寫提領數量,確認後需通過雙重驗證(如Google Authenticator)。
- 系統會收取一筆礦工費,用於支付區塊鏈網路的交易確認成本,費用高低取決於當時網路擁擠程度。
買比特幣要多少錢?新手如何制定投資預算
許多人誤以為買比特幣需要大筆資金,但事實恰恰相反。由於比特幣可分割至小數點第八位,投資門檻極低。以目前行情估算,數百元新台幣就能買到一小部分比特幣。在MAX等平台,最低僅需100元即可下單,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參與。
對於剛入門的投資者,建議採取以下策略規劃預算:
- 以閒置資金為限:僅投入不會影響日常生活的金額,例如每月結餘的5%至10%,避免因市場波動造成心理壓力。
- 分批建倉:不要一次投入全部資金,可採用定投方式,每週或每月固定購買,降低單點進場的風險。
- 設定上限:將加密貨幣投資佔整體資產的比例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,例如不超過總投資組合的10%至20%。
- 長期持有思維:比特幣的價值起伏劇烈,短期追高殺低容易虧損。若相信其長期前景,與其頻繁操作,不如耐心持有,穿越市場週期。
投資的核心不在於金額大小,而在於風險管理與紀律。從小額開始,逐步累積經驗,才是穩健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