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平倉股票5分鐘,看懂平倉如何運作:新倉、爆倉、未平倉一次搞懂
在波動快速的金融市場中,掌握基本交易用語是投資人站穩腳步的第一步。無論你關注的是股票、期貨還是外匯,「平倉」這個詞幾乎天天出現在交易討論中。然而,對許多剛入門的新手來說,平倉、開倉、未平倉甚至爆倉之間的差異,往往一知半解,容易混淆。本文將以最直白的方式,在短短5分鐘內帶你徹底釐清這些核心概念,讓你能清楚掌握每筆交易的狀態與風險,做出更精準的決策。

什麼是股票平倉?
簡單來說,「平倉」就是結束一筆正在進行中的交易。不論你是先前買進股票,還是放空賣出,只要執行反向動作把部位關閉,就算是完成平倉。這個動作不僅適用於股票,也常見於期貨、外匯、差價合約等交易市場。
舉個實際例子:今天你看好某檔個股,花了10萬元買入,這時你手上就持有一個「多頭部位」。幾天後股價上漲,你認為獲利已經足夠,於是將股票全數賣出,把資金收回來。這樣的賣出動作,就是「多頭平倉」。
反過來說,如果你預期某檔股票會下跌,透過融券先賣出10萬元,之後股價真的下滑,你再用較低的價格買回相同數量的股票還券,這中間的「買回」動作,就是「空頭平倉」。不論多空,只要把手上的部位結清,損益就此定案,不再受後續市場波動影響。
開倉、未平倉與留倉:交易狀態全解析
一筆交易從開始到結束,會經歷不同的階段。了解這些階段代表的意義,有助於你掌握自己的風險曝露程度,並做出合適的操作判斷。
什麼是開倉(建倉)?
「開倉」又稱「建倉」,指的是你第一次建立交易部位的動作。這個動作可能是買進,也可能是賣出。例如,你買入台積電股票,就是建立了「多頭部位」;若你是融券賣出,則是建立「空頭部位」。無論哪一種,只要是你主動執行、開始持有一個尚未結束的部位,都算是開倉。
開倉是交易的起點,而這一步的背後,通常代表你對市場走勢有自己的判斷與預期。然而,從開倉那一刻起,你的帳戶損益就會隨著市場價格變動而浮動,直到你選擇平倉為止。
什麼是未平倉?
「未平倉」指的就是你已經開倉,但還沒有進行平倉的交易部位。換句話說,只要你手上還拿著股票、期貨或其他金融商品沒有出脫,這筆交易就處於「未平倉」狀態。
在這個階段,帳面上的盈虧只是「帳面損益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浮動損益」。有可能今天賺10%,明天又打回原形,甚至轉為虧損。唯有真正平倉後,這些數字才會變成實際進出你帳戶的資金。
什麼是留倉?
「留倉」是未平倉的一種,特別用來描述「將部位跨日持有」的情形。在現股交易中,留倉很常見;但在期貨或選擇權等有到期日的商品中,留倉的意義更為關鍵。
例如,你持有某個期貨部位,今天並沒有平倉,而是選擇帶到明天繼續操作,這種行為就是留倉。留倉可能讓你吃到隔夜的跳空行情,但也可能因突發消息導致隔日大幅逆轉,風險與機會並存。因此,是否要留倉,通常需要搭配風險控管策略,如停損設定或部位規模管理。

轉倉與期貨未平倉量查詢
在期貨市場中,除了基本的開平倉之外,還有一個重要的操作叫「轉倉」。同時,觀察整體市場的「未平倉量」,也能幫助你掌握多空力道的消長。
什麼是轉倉?
期貨合約都有到期日,當你持有的合約即將到期,但你仍想延續原來的部位方向時,就需要進行「轉倉」。做法是先將即將到期的合約平倉,再於下一個月的合約上重新建立相同方向的部位。
舉例來說,你目前持有9月台指期多單,但眼看合約只剩一週就要結算,你不打算退出市場,於是先把9月合約賣出結清,同時買進10月的台指期,延續你的多頭布局。這樣的操作就是典型的轉倉。
轉倉常見於法人或長線交易者之間,除了延續部位外,也能觀察到市場對未來走勢的信心變化。例如,若多數人選擇正價差轉倉(下月合約價格高於當月),可能代表市場情緒偏樂觀。
如何查詢期貨未平倉量?
「未平倉量」指的是市場上所有尚未平倉的合約總數,是觀察市場動能的重要指標。未平倉量增加,代表有更多資金持續進場;若減少,則可能意味資金正逐步退場。
在台灣,投資人可以透過臺灣期貨交易所官方網站查詢三大法人(外資、投信、自營商)的期貨未平倉數據。這些資訊會明確列出多方、空方以及淨部位,讓你清楚掌握主力資金的多空布局。
例如,當外資的未平倉多單持續增加,可能暗示其對後市看法轉趨樂觀;反之,若空單大增,則需留意市場是否有轉弱風險。善用這些數據,能讓你在操作上多一層參考依據。
爆倉:投資人必須了解的風險
「爆倉」是所有使用槓桿交易的投資人都懼怕的情境。它又稱為「強制平倉」或「斷頭」,通常發生在保證金不足時,由系統自動執行平倉動作。
在期貨、外匯或差價合約等交易中,你只需繳交一部分保證金就能操作大額部位,這就是槓桿的威力。但槓桿是一把雙面刃——放大報酬的同時,也可能讓虧損迅速累積。
當市場走勢與你的持倉方向相反,帳上虧損擴大,導致帳戶淨值低於「維持保證金」的標準時,券商或平台會發出追繳通知(俗稱「補保證金」)。如果你未能及時補足,系統就會自動將你的部位全部平倉,這個過程就是「爆倉」。
爆倉最危險的地方在於,它不是由你主動決定的,而是被動承受極端行情的結果。有時甚至會出現「瞬間跳空」,導致平倉價位遠差於預期,虧損超出本金,形成倒欠券商的尷尬局面。因此,使用槓桿時,務必設好停損、控制部位大小,並隨時留意帳戶資金狀況。
平倉損益:結算真實盈虧
交易中最大的迷思之一,就是把「帳上賺多少」當成真正的獲利。事實上,只要部位還在,任何盈虧都是浮動的,只有完成平倉,才算真正實現損益。
所謂「平倉損益」,就是你最後實際賺到或虧掉的金額。它會根據你開倉與平倉的價格差,扣除手續費後計算出來,直接反映在你的帳戶餘額中。
例如,你買進一張股票成本90元,後來在100元賣出,扣掉手續費後賺了9,500元,這9,500元就是你的平倉損益。在此之前,就算股價衝到110元又跌回,對你都只是心理上的起伏,不具實際意義。
正因如此,許多資深交易者強調:「不平倉,就不算數。」這句話提醒我們,市場隨時可能翻轉,唯有實際出場,獲利才能落袋為安。
小結
從開倉到平倉,從未平倉到爆倉,這些看似專業的術語,其實構成了每一筆交易的完整生命週期。理解它們的意義,不僅能讓你更清楚掌握自己的部位狀態,也能在風險來臨前做好預防。
特別是在高槓桿、高波動的市場中,「平倉」不只是結算動作,更是一種風險控管的智慧。無論你是想趁高點獲利了結,還是避免虧損擴大而主動停損,平倉都是你掌握主動權的關鍵時刻。
投資沒有百分之百的確定性,但透過對基本概念的徹底理解,你可以將不確定性降到最低。把這些知識內化為交易直覺,搭配嚴謹的紀律與策略,才能在市場的長跑中走得更穩、更遠。
平倉股票是什麼意思?
平倉股票是指投資者結束其持有的股票部位。無論是將先前買入的股票賣出,或是將先前賣出的股票(融券)買回,目的都是為了了結該筆交易,並實現其盈虧。平倉後,該筆交易對投資者造成的影響便告一段落。
開倉、未平倉與留倉之間有何不同?
- 開倉(建倉): 指投資者首次進入市場,建立一個新的交易部位。
- 未平倉: 指投資者仍持續持有尚未結束的交易部位,其損益仍在市場波動中浮動。
- 留倉: 是未平倉的一種,特指將未平倉的部位保留至下一個交易日。
什麼是爆倉?它和平倉有什麼區別?
爆倉(強制平倉)是指在保證金交易中,當市場走勢不利導致投資者帳戶虧損,使淨值低於維持保證金要求時,交易平台會自動強制將所有部位平倉,以避免進一步損失。其與平倉的區別在於:
- 平倉: 是投資者主動選擇結束交易部位,可以是獲利了結或止損。
- 爆倉: 是被動地由交易平台強制執行,通常發生在帳戶資金不足以支撐虧損時,是一種風險管理機制。
為什麼了解平倉損益很重要?
了解平倉損益的重要性在於,它代表了您的投資在實際操作後所實現的最終盈虧。在部位尚未平倉之前,所有的損益都只是浮動數字,並未真正進入或離開您的口袋。只有完成平倉後,您的獲利或虧損才真正確定下來,這也是評估一筆交易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。